搞PPP“不忘初心、回歸本位”
來源: 編輯: 更新于:2018-1-4 閱讀:
搞PPP“不忘初心、回歸本位”
1、穩增長和控風險
化解政府債務風險有兩層含義,一是降低政府債務風險,二是轉移(嫁)政府風險。
2、財政職能既錯位又越位。農業綜合開發辦職能。
3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不合邏輯。
4、社會資本的概念不清。
5、PPP用英文與政府和社會資本不是同一概念,在政府文件中不應該使用英文或縮寫。在實際文件不涉及英文或用漢語文字不好表達的述語。
6、政府投資、政府付費和政府購買服務概念使用混亂。主管業務部門混亂。
7、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、特許經營和政府購買服務之間關系問題。
8、08年金融風暴后遺癥,產能過制作…資產管理公司。經濟結構、去杠桿。無序混亂發展。
9、發展規劃與PPP投資規模
10、投資超前與實際需求關系。
11、法規未出臺,實際工作超前,問題多,理論不清楚,發展的方向目標不明確,目標不明決心大,心中無數點子多。股票熔斷機制笑話在重演。財政發文鼓勵,又在限制和規范。
12、投資效益和資金短缺的關系。效益不高、無效和浪費是經濟領域里最大的腐敗。
13、政策不統一,政出多門,公開和文件打架,中央政府集權制國家。
14、合作范圍無限擴大,似有涵蓋所有領域,似有放棄政府職責之嫌。用社會資本代替政府職責。全社會都在搞PPP,與當年招商引資一樣,有的地方仍然把PPP模式當作招商引資項目對待。
15、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提法錯誤。用現實支出預測未來的支出能力,嚴重背離財政量入為出的基本原則。
16、物有所值論證沒有任何價值,只進行定性評價,鼓勵進行定量評價,且定量評價不作為是否物有所值衡量的標準,沒有科學性。
17、發改委和財政對項目分類不統一,經營性項目、準經營性項目和非‘經營性項目。使用者付費項目、可行性缺口補助項目和政府付費項目。計算公式不科學。
18、項目全生命周期和合作全生命周期概念問題。
19、社會資本選擇方式問題
20、全生命周期或合作期建設運營成本高,效率未見得提高。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是空話。從已選定的社會資本就可以判斷。
21、合同不完美不合法,未來政府和社會資本矛盾高發,有可能演化為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。
22、地方政府尤其是縣區政府自己的收入養活不了自己,靠財政轉移支付過日子,根本就沒有能力付費。
23、一般公共支出問題。政社合作的實質是雙方共同出資,風險才能共擔。
24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追求的目標不同目的不同,沒有共同的價值取向和利益目標。在這種情況下能合作嗎?不是合作實質上互相利用,能共同把事情辦好嗎?
上篇:
下篇: